艺术家郑强

发布时间:2021-01-18
来源:佛山美术馆联盟

\
郑强 ,198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1985年调入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画创作研究室,后任创作室主任。2003年调入深圳画院。现为深圳画院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城市水墨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现代水墨人物代表画家之一。作品多次参展国内外重要学术展览,多次被国内外专业刊物专栏介绍。作品编入《中国当代水墨》,《中国先锋艺术》等艺术史著作。曾获中国艺术大展铜奖,全国美展优秀奖。作品拍有电视专题片《艺时代——郑强》。出版《当代水墨艺术家——郑强》画集。

人类文明向前发展,是靠创新来推动的。艺术创作更离不开创新。我作为一名从事创作现代中国画人物的画家。我对自己的创作提出了三点要求。就是,中国的,当代的,经典的。

\
先说中国的。中国有悠久而且从未中断的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比如,我们的绘画很早以前,就不是客观真实的再现生活,而是用意象来表现这个世界。客观真实世界进入我们的眼睛以后,经过我们感情的过滤和发醇变形,最后呈现出来的艺术形象,是介于“似和不似之间”。这和西方的古典绘画有很大的不同。在技法的层面,写意画建立的“枯湿浓淡”的形式美,工笔画工多次晕染薄中见厚的画法, 都是我一再借鉴的宝贵的传统资源。

再说当代的。当下的中国,已经从一个农耕社会慢慢转变成一个工业化信息化的社会,我们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景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也是一样,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我的画,不是对一个具体生活场景和具体人物的再现,而是画出一个整体性的当代人的形象,这些形象具有象征性。希望以此能表达出当代人的所思所想,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在这种状态下的精神世界和情绪反应。

最后说说关于经典的。中国画是一个高度成熟的艺术,大师辈出,有很高技术的规范和程式。中国画的创新作品,常常所被人诟病,就是因为粗糙和不完善,还不能自成体系,用通俗的话说,评价创新的中国画作品,是既要新又要好。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因为,它要求创新作品不是在探索之中,而是探索的完善和完成,它具有鲜明独立的学术品格,不媚俗,不为市场左右。并成为经典,有传之于世的价值。中国的,当代的,经典的,这是我对自己的绘画创作提出的三点要求。当然,也许我还远远达不到这些要求,但是,如果没有高标准,艺术永远不会有高度。

2018年在中国国家画院参加由中央新闻制片厂拍摄新时代画家档案中的自述
文/郑强
 


解读《天空下》系列到《前行》系列
文/付若


郑强出生和生活在城市,自然而然的,都市人物就成为他长期关注和描画的对象。在《天空下》系列中,郑强借用了中国传统绣像的形式,背景单纯,其画多为一人,人常处在画面较中心的位置,多正面或半侧面,人物的姿势简单明了。在似雾似云流动着的背景之中,人物时而完全被遮蔽,时而又迷蒙浅露,成一种支离和消散于无形的状态。这是郑强创造的,有别于传统人物画的“郑氏语言。”其中也画出了作者对自然生存环境的深切关注。

\

《前行——二十三》
 

《前行》系列是《天空下》系列的变体和推进。几年前,郑强把对近距离的聚焦扩展为更广阔的关照。即,从对都市人物的具体表现扩展为对整体的“人”表现。脱下时装,褪去饰品,画中的形象几乎赤裸,人物似乎回到初民状态,这便有了一些“人”的象征意味。柔弱化为强悍,平静变为动感。轻墨淡彩加强为重墨重色。长斜线,曲线贯穿整个构图,粗线分割画面,对人物的动势形成对峙和张力。前行,是生命的展开和完成的过程,既开端于人类走出非洲的那一刻,也始于每一个个体生命呱呱坠地之时。前行,是生命的永恒主题。


2019.10
 

更多作品欣赏
 

\

《前行——二十三》局部 (2)
 

\

《前行——之十》96X9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

《前行——十二》96X9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

《前行——二十二》
 

\

《前行——二十二》(局部3)
 

\

《前行——二十六》
 

\

《天空下--祈盼》115X78cm 纸本设色 2015年
 

\

《天空下—白城之二》115X78cm 纸本设色 2015年
 

\

《天空下——走来》136x68cm 纸本设色 2017年
 

\

《天空下——遮蔽》115X78cm 纸本设色 2016年
 

\

《天空下——漂浮》纸本设色 69X138cm 2017年

 

\

《天空下——弥漫》115X78cm 纸本设色 2016年 
 

\

《都市系列——消散》90X68cm 纸本设色 2011年


 

 



 

内容合作:

电话:18665691921/020—87381688

联系人:汤小姐 邮箱:2305366233@qq.com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传媒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