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 | 浪奔时代——馆藏影像研究展(1980-2020)

发布时间:2020-09-21
来源:广东美术馆订阅号

\

\
\
\
近日,“浪奔时代 —— 馆藏影像研究展(1980-2020)”正在广东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的展览项目之一,展览由广东美术馆自主策划,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学术主持,曾翰担任策展人。

\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以馆藏广东摄影、录像作品以及广东摄影文献相结合展示为基础,并邀请活跃于当代艺术圈的影像艺术家,以及数位曾供职于广东平面媒体行业的摄影记者共同参与。

\
\

△展览现场
 

“浪奔”,既形容巨浪汹涌澎湃,亦有急流勇进之意。从特区到湾区建设四十年的历程,广东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勇立改革开放潮头。而广东摄影艺术家通过摄影,呈现着他们视角之下的珠三角,学术主持王绍强如此评价:“作为珠三角城市化建设进程见证者和亲历者,广东摄影艺术家以独特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他们依托1990-2000年代广东报业黄金时代,以影像关照社会现实,强调自我和个体价值诉求的同时,对影像语言展开了积极且具有个性化的探索”。而在面对数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图像泛滥的当下,他们把图像当做一种媒介,重新审视媒介自身的发展机制,并试图探讨其背后演变规律与地缘、经济、文化等多领域之间的互动关系。

\
\

△展览现场
 

坚持从本土语境出发,对于本土摄影史研究和梳理并构建收藏体系是广东美术馆的学术重点。广东美术馆是国内较早介入摄影收藏的国家美术馆之一,史学考量和当代人文关怀始终是构成广东美术馆摄影收藏意识的重要思想推动力,也是广东美术馆在摄影收藏实践中的立足点之一。

\
\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力图通过影像的方式,梳理回顾珠三角从特区到湾区的40年历程,通过馆藏影像和摄影文献共同勾连内在的线索,正如策展人曾翰所说:“此次展览既是一种怀念,更是一种展望。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摄影形式与题材的诞生,而更是个体生命本身与大时代共同的浪奔与爆燃,因此,本展可以构成一种史诗性,是一种创新性与时代性极其强烈的艺术现象。”

\
\
\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将展至10月14日。


展厅巡礼

一、记录者·时间叙事

广东美术馆是最早系统性收藏摄影作品的国家美术馆之一,在其馆藏的摄影及录像艺术中,拍摄近40年来广东的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的作品占有很重的分量。本次展览正是基于这批重要的影像收藏,精心挑选出安哥、叶健强、许培武、张新民、余海波、全南海等广东摄影家,长期系统扎根本土创作的代表作品。从日常生活到社会变迁,从城乡一体化到经济全球化,他们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的记录者,以个人视角展开了各自的时间叙事。

\
\

△展览现场
 

摄影的发明催生了海德格尔宣称“世界图景的时代”的到来,他认为“这个时代的世界图景“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而罗兰·巴特则点出摄影的本质是“此曾在”,他说“我绝不能否认相片中有个东西曾在那儿,且以包含两个相连结的立场,真实与过去。”这批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广东影像,正是全球化与在地化交织于此的“世界图景”,“此曾在”的照片自主构建了浪奔时代的平行历史。

\
\
\

△展览现场
 

二、漫游者·空间生产

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都市摄影实验者张海儿,以其极具张力和风格化的黑白摄影,启动了以个人视角和个性体验的影像漫游的浪潮。及至1990至2000年代,广东传媒业迎来黄金时代,广州深圳两地率先市场化的报刊杂志,为摄影师既提供了职业发展和生存的后盾,又提供了传播摄影作品的平台,王宁德、亚牛、颜长江、丘等一批依托于媒体的摄影艺术家应运而生,纷纷展开自己长达数年的摄影创作探索与构建,发展出精彩各异的个人影像体系。同时,陈劭雄、翁奋等独立艺术家也通过对摄影媒介的跨界实验,探讨个人与社会空间的关系。

\

△展览现场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概念指出:“空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品,每一种特定的社会都会历史性地生产属于自己的特定空间模式。”而此时的珠三角城市化日趋剧烈,这场史无前例的空间生产,塑造出重混城乡二元化的社会景观,身处其中的艺术家们就像是手持相机的波德莱尔式“漫游者”,影像化的加速主义时代的游吟诗人。

\
\

△展览现场
 

摄影是对现实世界的替代性转换,摄影中的景观都被抽离出了其现实存在的背景,变身为现实的标本。正是这种摄影对现实的剥离,才使图像具备将这个景观化的社会再次进行虚拟的强大能量。摄影以静默和理性的表征,将景观得以恣意生长存在的机制与土壤,显影为一个内爆却又冷静的视觉平面,并引领我们去到视而不见的现实背后。


三、造影者·图像转向

近年,伴随着信息技术、数码和网络技术的新发展,以及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蓬勃兴起,摄影已演进为日益廉价泛滥的消费品和社交媒介,作为书写历史和艺术创作的摄影似乎已渐渐失去了鲜活能力。视频影像和社交媒体图片正在成为当下最受追捧的视觉创作,它们重新定义了图像与所处时代的关系。新一代的影像创作者不再恪守于直接摄影的规条,他们热衷于营造和虚构,热衷于利用现成图像再造影像,像周滔、张兰坡、仇敏业、李政德、郑龙一海等影像炼金术的造影者们,正在这个图像泛滥时代追问着:图像何为,图像何求?

\
\

△展览现场
 

造影者的影像就是W.J.T.米歇尔的“图像转向”理论的佐证,它们“不是回归到图像天真的模仿、拷贝或者再现的对应理论,不是更新的图像‘在场’的形而上学,而是对图像的一种后语言学的、后符号学的重新发现,将其看作是视觉、机器、制度、身体和隐喻之间复杂的互动。”

\

△展览现场


 

内容合作:

电话:18665691921/020—87381688

联系人:汤小姐 邮箱:2305366233@qq.com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传媒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