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裳:绘画里的20世纪中国服饰

发布时间:2020-07-30
来源:龙美术馆

\

展览名称:衣裳:绘画里的20世纪中国服饰
展      期:2020.8.1 - 2020.11.15
策 展 人:王薇
展览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第六展厅

✷服装致谢:庄容
 

龙美术馆(西岸馆)于2020年8月1日至11月15日呈现新展“衣裳:绘画里的20世纪中国服饰”。

服装既是生活的必需品,最具实用意义;也是综合一切的艺术,从空间造型的观点,服装正如使用面料创作的雕塑。服装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对于人的影响,诉说着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也是最为个人化的物品,承载着人们的记忆。

本次展览由“中式·革新”、“洋服·旗袍”、“集体·质朴”与“开放·融合”四个板块构成,展出的40余件中国近代绘画作品与各时期具代表性服饰、艺术文化风潮有关。在本展中,绘画与服装、瓷器、文献并置,呈现20世纪中国服装的样貌与发展,也反映艺术与社会生活、中西方时尚的相互影响。
 


中式·革新
 

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言状。

——《申报》1912年9月8日
 


19世纪中后期,开埠与洋务兴办使西方文化对中国百姓日常生活产生了影响。

20世纪初,满汉民族日趋融合,中式传统服饰发展更新。清朝服饰基本形制仍然有所保留。长袍马褂、军装、西服,以及各种中西合璧的款式新旧交织、并存。

\

沙耆(中国 1914-2005),《志在千里》,布面油画,80x70cm,龙美术馆
 

\

唐蕰玉(中国,1906-1992),《读报》,布面油画,52×39cm,1925,龙美术馆
 


洋服·旗袍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生活与风尚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产生变化。西式服饰被视作追求新思想、新文化的外化符号。1920年代出现的旗袍也被认为蕴含了男女平等的思想。洋服、西装的盛行影响了中国传统服装行业,西式生活方式也影响了更多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

\

常书鸿(中国,1904-1994),《姐妹俩》,布面油彩,164×130cm,1936年,龙美术馆
 

\

方君璧(中国,1989-1986),《徐莹像》,布面油画,114.5 × 76cm,1934,龙美术馆
 

\

费以复(中国,1913-1982),《画家与妻子》,布面油彩,116.5×89.5 cm,1941年,龙美术馆
 

 

集体·质朴 
 

每逢重大革命或是战争过后,服装样式必然返璞归真。新中国成立以后,整个社会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艰苦朴素、艰苦奋斗是整个社会共同遵循的时代精神。人们克勤克俭,各行各业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服饰的风格整体趋于简单朴素。

\

郑野夫(中国,1909-1973),《鲁迅与青年木刻家》,布面油画,105×144cm,1950,龙美术馆
 

\

杨立光(中国,1917-2000),《抽烟的人》,布面油彩,46×38cm,1940,龙美术馆
 

\

姚向群(中国),《节日的早晨》,纸本设色,68.3×51.8cm,1973年,龙美术馆


开放·融合 
 

伴随着1978年末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贯彻执行,国民经济在此后得到了相对稳定持续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与风貌的转变直接体现于服饰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趋势,人们可以根据场合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又心仪的服饰。自1970年代末以来,与日俱增的国际交流推动着服装设计及相关产业高速发展。如今,中国服装产品早已进入了国际市场,在保留传统的同时持续发展、追求卓越。

\

郭北平(中国,1949年生),《旱冰》,布面油彩,129×96cm,1993,龙美术馆
 

\王流秋(中国,1919-2011),《穿花衣女子》,布面油彩,92×60cm,1995,龙美术馆
 



 


 

内容合作:

电话:18665691921/020—87381688

联系人:汤小姐 邮箱:2305366233@qq.com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传媒大厦